仟咯文库 工作计划

关于小学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篇

发布时间: 2023-07-14 18:05:11

阅读说明性⽂章,能抓住要点,了解⽂章的基本说明⽅法。

阅读诗歌,⼤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在教学中注意点:⽴⾜在语⾔⽂字的基础上,渗透⼈⽂内涵。⾸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材料。最后要精⼼组织促进语⽂学习的实践活动。我概括成以下四点:

1.⼯具性⼈⽂性有机统⼀:真正的阅读是学⽣与⽂本作者进⾏精神的对话与⼼灵沟通的过程。语⽂课程的⼈⽂性,必须通过语⽂学习和语⾔实践来体现。抓住典型语⾔信息,领悟语⾔⽂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之道。

2.感悟与质疑和谐相⽣:“凡理不疑必不⽣悟,唯疑⽽后悟也。⼩疑则⼩悟,⼤疑则⼤悟,胡学者⾮悟之难,⽽疑之难。”——清.唐彪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要选择质疑的时机,要给予质疑的时间,要重视问题的梳理,要点拨质疑的⽅法。

3.积累与运⽤双管齐下:关于语⾔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式。有的要求⽐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喜欢的部分”,给学⽣较⼤的⾃主权;有的要求⽐较明确,如,“找出⽂中描写闰⼟外貌和动作的句⼦,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4.阅读与表达携⼿共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练笔资源,有效利⽤⽣活中的练笔机宜。另外,要注意⽂⾔⽂的教学。说到⽂⾔⽂,在第⼗册中已经学习过《杨⽒之⼦》,第⼗⼆册还有:《学弈》《两⼩⼉辩⽇》。对于⼩学中出现的⽂⾔⽂的教学,考虑到初中⼀下⼦接触有困难,先作个铺垫。⼩学阶段的⽂⾔⽂教学:感受⽂⾔⽂;读正确,读流利,读中正确表达语句的意思;熟读⾄成诵。学习⽂⾔⽂最基本的⽅法是什么呢?当然是读。的⽅法是什么呢?当然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学⽣接触⽂⾔⽂,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在读中感知,

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丰富语⽂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为本单元,选编这篇课⽂的意图,⼀是让学⽣借助注释初步了解⽂⾔⽂的⼤意;⼆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乐艺术的⽆穷魅⼒。

(⼆)略读课⽂

本册教材精读、略读课⽂各占⼀半,如何正确对待这⼀类课⽂,发挥他们应起的作⽤。

⼀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般是“粗知⽂章⼤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

⼆是⽅法上,教师要更加放⼿,要让学⽣运⽤在精读课⽂中获得的知识与⽅法,⾃⼰把课⽂读懂。略读课⽂教学的⼤体步骤是:先由学⽣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独⽴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略读课⽂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对⼀类⽂质兼美,可读性强的⽂章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精读课⽂来上。

六、提⾼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持续培养学⽣的⾃觉积累的习惯。

2、继续培养学⽣的思考能⼒和质疑的能⼒。

3、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保底的⼯作。

4、通过随感的写作持续培养他们的写作能⼒。

5、要从⾔语内容(⼈⽂内容)和⾔语形式的结合点切⼊,展开教学,做到⽂道统⼀。

6、熟读深思。注重思维训练,仍然是新课程语⽂教学的核⼼。“学⽽不思则罔”,2500多年前的孔⼦就认识到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现代教学更是把培养语⽂思维能⼒作为语⽂教学的核⼼。

7、多积累,少做题,是新课程语⽂教学对传统语⽂教学精华的继承。

8、要有鲜明的⽬标意识,突出“⽤教材教”的理念

9、遵循规律,实⾏启发式教学。启发主动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总之,把握教材,是为了⽤好教材,落实⽤教材教的的理念,有效培养学⽣的语⽂素养。

关于小学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本学期共有40⼈,学⽣来⾃本镇的各个村寨,⼤多是少数民族,由于它的特殊性,在智⼒⽔平上参差不齐,从语⽂学习情况来看,学⽣的语⽂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习惯较差,语⽂⾃主学习能⼒较差,思维不够灵活。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够专⼼,对⼀些简单的抄抄写写能完成,但要求动脑、动⼿等思维性较强的题⽬⼤部分学⽣不知所措。课外阅读习惯差,知识⾯狭窄,语⾔表达能⼒弱,不太善于表达⾃⼰的思想。学⽣的独⽴阅读能⼒及写作能⼒差,作⽂篇幅短,内容空,语勉励不够通顺。

⼆、全册教材简析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561819574 举报邮箱:help@qianlo.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仟咯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