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