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做兼职工作的范围很广,有的在报社兼职做记者,有的在公司兼职做办事员,也有的在诸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服务行业兼职做服务生。大学生一般多选择在假期找兼职工作,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业。
获得兼职工作信息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学校的勤工助学机构,还可以通过熟人介绍或正规中介机构,网络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通过社会上的中介机构获得兼职信息要慎之又慎,以防上当受骗。现在社会上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一些心术不正者打着提供兼职、工作信息的旗号骗取“押金”、“介绍费”,堂而皇之地作出“当天安排工作”等承诺,实际上真实有效的信息寥寥无几,有些公司则是经常“挪窝”,让你交了钱不但得不到工作机会,连公司都找不着了。大学生在课余及假期打工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
在大学四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从普通的家教、兼职助教、远程辅导员,到公司办公室助理,到撰稿、校稿等等,尝尽了大学生兼职的酸甜苦辣。
大学期间兼职,有得也有失
得主要在于获得收入和丰富社会阅历两个方面。通过付出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得到相应的经济收入,既能缓解自身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又能减轻自己的心理、精神负担,尝到自食其力的甜头。同时,做兼职能使自己走出校园、接触更为真实和广阔的社会,既能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更多地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失则在于时间和心灵两个方面。做兼职必然要占用一些时间,而这些时间可能是可以用来做自己更想做的事情的,比如学习、读书、充实自我,或者更多地和同学们在一起,增进友谊,等等。除了花费时间和精力之外,过重的兼职负担还可能造成心理疲劳,使心灵得不到足够的放松和休息。在大三下学期那段疲于奔忙的日子里,我常常有心力交瘁的感觉,兼职工作一天后,晚上回到学校就什么也不想干了,每每向隅而叹,悄然落泪,心灵疲惫不堪。
前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西安某大学生因兼职而导致过劳死的事件也给众多的兼职者敲响了警钟。
因此,大学生兼职一定要适度,不能片面地看到兼职的积极作用,置过度兼职的负面影响于不顾,在学业之外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工作负担。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需要做很多兼职才能缓解经济困难的同学,不妨尝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经济资助,比如申请助学贷款、助学金、学费减免等,还可以通过在学业上和班级里的出色表现为自己赢得奖学金。总之,应该善待自己,学业为先,适度兼职。
小投资者
一般来说学生的投资都是以炒股为主,当前,校园股民可以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投资有收益也有风险,所以只是一些家境较好的同学才能去过过瘾。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股民驻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因此,其中既有学经济的、金融的,也有学法律的,甚至还有哲学专业的。这些学生股民的投资额高低不等,低的1000元至5000元,高的上万元,虽然真正赚到钱的人不多,但他们表示,炒股并非只为了赚钱,主要还是想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
有些投资较高的学生股民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这些新股民在尝试的时候也有碰壁的时候。有人损失了投资总额的20%至30%,更有一些已赔了一半。笔者在和这炒股的同学交谈时问及炒股损失对他们的影响,几位同学都认为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是他们接触投资领域必交的学费,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挣钱的不易。一位同学已将家里攒着准备给他买车的钱赔了三分之一,但他表示,将来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再赚回来。损失并不是长久的和不变的,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失败也成为通向成功的一种助力。同普通同学相比,学生股民们在个人理财方面已呈现走在前列的趋势。
投资的另外一条途径是合伙做小生意,主要顾客群也就是学生,这种投资基本上都是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化妆品、衣服鞋袜和体育健身用品等。
校园中日见风行的网络也成了学生投资的理想工具。有些学生在网上寻找商机同时又通过网络来宣传自己的“商品”。有人戏称网络为“新经济增长点”。大学四年级的F就是通过网络来积聚自己的小“财富”,他在BBS上发帖子专门制作光盘。刻录机是他的“小投资”,在给同学们转录文本及音像的时候每张收取2~15元不等。一年多的“从商”让他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节流:合理消费
理财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花钱有度,合理消费。先请大家读读下面两则小故事:
一名大学生说:“每个月的钱就是那么稀里糊涂花的,花没了才知道这个月还没过完。至于下个月,要不厚着脸向家里要,要不就先借着。”
某高校的方同学说,本学期他带3500元的生活费。到了学校后,租房子一次性付了1400元。他和女友一起逛街,并给女友买了一套衣服,自己买了一双运动鞋,晚上吃了一顿西餐,花了700多,等于这天就花了他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在,离学期结束还有近两个月,口袋里没什么钱了。
上面两个例子是在校大学生缺乏理财意识、盲目消费的典型,他们也因此而常常感到苦恼。其实,如果能增强自己的理财意识,注意该花钱的时候花钱,不该花的时候不花,根据实际需要,把握消费的“度”,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讲述的那种狼狈和尴尬了。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节流”的原则和技巧:
1.掷地有声,钱要花在刀刃上
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早已不知“柴米”之不易,没有丝毫的节俭意识。家长的资助大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家里“源头”的充足让他们的支出更为任意。盲目高额消费,追求名牌,一味攀比是很不好的消费现象。实用加实惠是生活消费中的合理原则。任何所谓的潮流都不会长久地把持整个社会,盲目追求的潮流消费品往往只
不过是昙花一现。作为学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理智的选择。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
2.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消费
有的学生会抱怨:不知道钱是怎么花光的,也不知道该如何控制支出。这个时候学会建立自己的“小账本”是个很好的办法。尝试记账和预算可以很有效地帮助你安排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也可以避免糊涂消费。
3.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生活中有很多小开支,这里几元,那里几块,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就是一个大数目。要学会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节俭的习惯。勤俭节约似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这个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
4.把握消费时机
需要添置必需衣物的时候要学会稍稍“超前”准备。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所谓的新款在刚刚上市的时候往往标出高价,但是在季尾销售时的价格会是先前的几分之一。所以,避开商家的销售高价期,学会“按时”消费会给自己节约一笔不小的数目。
5.合理利用银行卡
有些家庭生活优越的大学生经常是“寅吃卯粮”,刚刚开学没几天就花完了半学期的生活费。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约束”一下学生了。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可以限制住盲目消费的学生。饮水思源,没有了“源”之头,学生们的消费就要自觉学会量力而行了。
《现代快报》曾经报道过的银行卡使用值得家长们借鉴一下。目前通过银行卡有四种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合理安排生活开支,对于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自己可能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可以和家长商量采用下面的办法:一是利用母子银行卡。具体做法就是,家长持主卡,子女持附卡,主卡和附卡共用一个账户,家长凭主卡存款,子女凭附卡取款或消费,家长既可以通过小金额多批次的存款来有意识地控制子女在校消费总额,也可以通过即时的账户发生额和余额查询来监控子女的日常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