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各类工作计划的制定要具体、实用,针对性强,力避大而空的东西,要充分发挥计划引领的功能。
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计划的制定,教导处、备课组长负责督促计划的推进及落实,期末按计划总结评价工作。
4、抓好学生预习,实施教学案一体化。
发挥团队力量,实施集体备课。
其基本流程为:布置任务、确定主备——深钻教材、初设学案——集中研讨、达成共识——设计详案、实施教学——相互听课、反思总结。
5、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遵循三个100%(即100%的时间充分利用,100%的学生全员参与,100%的活动充满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全体学生都能乐学、会学、学会。
6、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学法指导和训练。
教会学生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主动的观察、缜密的思考、自动化的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教好每一个学生。
开展“兵”教“兵”结对帮扶。
实行“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四包”即包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优秀率的“四率”达标。
实施特别关爱、个个转变,把基础差的学生排座位时与优秀学生同桌,尽量排在靠前的位置。
课上老师提问、板演、释疑点拨、课后谈心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
8、规范教学行为。
各年级教导处加强巡课,对迟到、早退、误课教师严格考评,对因此造成教学责任事故的依照《学校责任事故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9、加强作业管理。
优化作业设计,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作业。
布置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做有思维价值的作业。
作业有布置有检查,有检查有反馈,学生错题的改正率为100%。
10、抓好质量监控。
单元质量检测由年级教导处统一组织,交换监考、集中阅卷、及时评价,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检测情况。
达不到良好程度的进行平行性测试。
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和典型例题集。
组织好期中、期末考试,严肃考风考纪,与外校联合做好质量分析。
(三)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1、真教研,要实效。
对教研组实施有效管理,在教研活动中要充分发挥组长和组员两支队伍的作用,确保组长认真组织,组员全力参与。
教研活动要定点、定时定内容,重点进行教材分析与教法研究,要求年级组内统一进度、统一认识。
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创设人人参与各个竞争的教研氛围,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行教研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