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次检测,我们冷静反思,深刻剖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期更有成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语文老师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不要认为语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爱上语文。
2.聚焦课堂,强化过程。
强调学本课堂,抓教学质量。做好七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布置和批改作业、精心辅导、精心组织评价、精心进行教学反思和精心组织培优补差活动。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本次质量分析不仅是对前半学期工作的总结,更有对今后工作的思考。我们将全力以赴,群策群力,虚心学习,潜心钻研,继续摸索提高教学质量之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负重开拓、排难奋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级为七年级(2)班,共有53名学生。由于许多成绩较好的同学选择到外校学习环境较好的学校读书,所以余下的学生中除个别成绩较好外,大多数基础较差,成绩不够理想。尤其是男生对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成绩难以跟上。刚升入初中,学生面临着由原来小学的二、三门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8门科目,学习任务加重,使得有些同学难以承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运用新课改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夯实坚定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总目标:
1.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3.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相关作家作品等文学知识,了解描写方法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生字词的音、形、义,背诵重点课文和重点段落。
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目标:领会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能分析理解文章结构,并能运用描写、比喻等修辞手法。掌握阅读现代文和古文的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与写日记的好习惯。
人文素质目标: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表达,学习课文中先进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如文学修养、品德修养,养成阅读优美的中外名著、读书看报做笔记的习惯等。
具体目标:
(一)新课标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的要求:听、说、读、写。
(二)本学期教学预期目标:能写出适量的教学反思,对一学期围绕学生如何适应中学语文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如何激发学生书写文字进行总结。争取期末统考成绩能达到预期。
三、教材内容
全书设有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简短而有文采的主题词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课文四至五篇,可根据教学实际自主确定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另有一至两篇“诵读欣赏”课文,学生在大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古诗文需要全部背诵),以丰富语文积累,以读导写,设计开放性作文题,让学生自主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编写“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活动”各三则,分别安排在六个单元之中。“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是富有创意的新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提高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创设必要条件。
四、教学策略
(一)教师板块
1.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摒弃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2.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3.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作业布置和批改因人而异,兼顾学生不同特点,做好每单元的测评工作,及时反馈,纠正不足。加强培优补差,提高学习成绩。
4.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