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期末监测已然落幕,我校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区教研室对三年级语文、数学学科进行了调考,相较于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够站在宏观角度对全区教育质量进行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地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犹如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经教导处征求意见,至此未有学科教师对试卷提出意见。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极具价值的试卷。其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为全面地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
【语文】: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重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讲究积累,从试卷的编制上看,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题中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方面的考察。并且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数学】:
1.突出基础性与全面性。
试卷能对1——6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核。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考查知识均能有机地涵盖在其中,突出了基础性与全面性。
2.突出生活性与教育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试题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把知识的考查融入富有生活味与教育性的题材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受到教育,认识到要注意勤于思考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提高成绩需注意学习方式的必要性。
二、考试质量情况
1.立足基础,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语文学科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任课老师都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一一过关,使学生牢固掌握。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相当高,如书写、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常用标点符号运用,古诗名言的积累;查字典,修改错别字等学生都掌握得比较熟练、牢固。
2.关注差异,不追求学生发展的整齐划一,而追求个体发展的最大化。
将开放题引入教育评价,试题反映的不仅仅是“会”与“不会”,“对”与“错”,也反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建构他们的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然落下帷幕,期盼已久的成绩也已出炉。针对我所任教的15班,有喜亦有忧。在此,我对本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涵盖面广泛,涉及多种题型。既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字音、字形、词语释义、课文理解、语病以及古诗文默写等;又涵盖对文章的理解,涵盖文言文与现代文;还包括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考查,如写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对于初中的做题思路也慢慢熟悉。故而,有许多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引导,以促使全体学生尽早适应初中生活与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
三、成绩分析
此次考试成绩总体较为理想。第一题为积累运用,满分者仅有16人;第二题为文言文,满分者有17人;第三题为课内现代文与课外现代文的比较阅读,满分12分,12分以上者有45人,而课外现代文阅读满分17分,10分以上者有18人;第四题为写作题,满分50分,一类卷仅有28人,二类卷人数稍多。
综合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还需进一步夯实。课内文言文部分学生也有较多失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失分最多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对学生的督促与辅导工作,传授学生做题方法,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