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心得是个人对过去经历的总结和反思,其中包含了个人在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个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个人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和行动。
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精心安排了为期三天的培训。此次培训,收获颇丰。现将心得体会阐述如下:
一、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充分体现了从知识传递角度反映出教师的重要性。良师益友强调教师与学生要交心,师生间应达到如知心朋友般的融洽度与亲和力。此外,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需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困惑和压力,及时给予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培训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方法策略
培训中,几位老师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介绍了当好小学教师的要点和方法,令人印象深刻。在教师发展问题上,强调适时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坚持终身学习;面对困难克服问题时,提出了加强教师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的课绘声绘色,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眼光对待教学,力求精益求精。众多培训指导老师反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认真贯彻新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挑战。而要做到高质量、高效率、有能力地上好课,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接受教学,就需努力备课、锻炼和学习,其中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此次培训犹如为我们新老师扬起了一面旗帜,我们必须好好吸收和采纳其中的精华。
三、培训让对未来工作充满信心动力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对新的生活、责任和角色多少有些怯懦。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十分关注我们的心理变化,他们的讲话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即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作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但在组织教学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缺乏正确理论指导。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学习愈发重要且迫切。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全面普及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教育振兴是全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将责任心体现到工作中。一切工作都需实践证明,成功等于艰苦劳动加正确方法加少谈空话。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为指导,以实际行动实现自身价值,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向老教师学习,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身处新时代,我们应与时俱进,树立新信念、采用新做法,为学校注入新血液,避免落后。通过参加培训,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还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引领,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让我们在理论和意识上迈上了新台阶,也对学校教学、人事管理方面的规定有了更多了解。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我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支队伍的生力军。
步入中职教坛已近十个春秋,这是首次参加校外双师型培训,深感荣幸。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聊城大学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四处弥漫着浓浓的暖意。
一、感受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我深深体会到专家和学者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感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
二、聆听精彩讲座
师训中心邀请了省市著名专家和学者为我们学员上课、举办讲座。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专家们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能因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三、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我耳目一新,深刻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必须首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平等、民主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会极大地压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见解,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为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的载体。形象的比喻、激励的话语、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疑问、巧妙的点拨,能使抽象变具体、深奥变形象、乏味变有趣。另外,教师的书面语言(板书)和姿态语言(教态)也尤为重要。黑板上的一个记号、一种格式,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能渲染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激起阵阵涟漪,把教学推向高潮。所以,教师的语言应注意准确、生动、鲜明,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灵活性和教育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教师语言罗嗦重复、模棱两可、词不达意、拖泥带水,定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语言还要做到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疾徐有序,切忌一节课一个调,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让知识走近课堂
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教材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到学习很有意思、很有价值,与社会密不可分。任何一个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就能把本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1)精讲要求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起码要做到课前精心设计,顾及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做到胸有成竹。在分析本班班情的情况下,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接受能力。在备课的同时尽量照顾这部分学生,授课过程中剖析新旧知识的联系,给学生以点拨,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课堂氛围。做到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尽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发现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大有好处。
(2)多练就是要留给学生练习时间。在精讲的基础上,把学到的知识反复在课堂上多练,特别关注部分差生,要求准备好练习本,把新学知识趁热打铁进行消化吸收。经过反复练习,让他们完全掌握,这样老师好教,学生好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写起作业来轻松愉快,差生也会感觉学数学不困难,无意中转变了厌学的习惯,同时也培养出了按时交作业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效益得到较大提高。
3.教师授课后要有所反思
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会有所失。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想与实际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有时会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这节课的优劣,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并能及时发现个人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身教学能力,使教学工作日益完善。
4.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
教材相当于教师的枪,老师必须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每章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教毕业班的老师,前一两年的考题要浏览一遍,清楚考什么、怎样考、考到什么程度,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体现出来,这样把考题贯穿于平常教学当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多让学生错,在错误中寻找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