仟咯文库 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养心得体会7篇

发布时间: 2025-03-12 14:56:59

在义务教育这片沃土上,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着每一颗渴望成长的心灵。义务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通过系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即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养心得体会1

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栋梁之材。

综合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道德品质、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等。道德品质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良好品德,能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品德与社会课程、主题班会以及各种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业水平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但不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义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

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学校应重视体育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运动时间和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艺术修养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发挥想象力的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活动和比赛,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高艺术素养。

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社会实践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养心得体会2

课程内容在课程标准修订中占据核心地位。若课程内容不革新,核心素养理念便难以落地。此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处理与呈现,反映出课程内容改革的新趋势,必将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增强课程内容的育人价值

本次课程修订明确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改革中的引领地位与意义,强调要站在课程育人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视角来看,学科知识必须置于育人方式改革的语境下,进行结构化整合,强化知识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知识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凸显综合化与实践性,实现减负提质。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形态与呈现方式上,要跳出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局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回归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

按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逻辑进行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学科知识只是手段,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才是目的。学科知识需根据学习与发展需求进行筛选、整合、重组与统合,纳入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容整体结构,做到“少而精”,避免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同时,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具有可迁移性,是综合性品质,可以不断丰富、发展和进阶,适合且需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彰显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内容观

本次课程修订超越了学科内容观和教学内容观,凸显课程内容观。在课程内容理解上,以学习为中心,不仅涵盖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甚至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

这种复合型的课程内容观,更有利于从学科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价值,打破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知识技能训练的魔咒,克服高分、低能、价值观缺失等乱象。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亲历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深度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例如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主要以区域地理学的领域(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平铺设计安排课程内容,学科逻辑强,但学生学习立场考虑不足。修订后则体现学生学习立场,构建出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的地理学习内容体系:以认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这条核心线索为主干,将运用地理工具和参与地理实践这两条支撑线索贯穿其中,形成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开发大观念、大主题或大任务等课程内容形态

本次课程修订引入大观念、大任务或大主题驱动的问题式学习、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学习等综合教学形式,重构课程内容,优化呈现方式,使各部分内容彼此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少而精”,做到“纲举目张”。

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坚持以文化人、强化基础的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等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融合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源等关键要素,按学段呈现学习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体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典型性和“少而精”。

实际上,各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设计方面,都强调以核心素养为主轴,构建大任务、大观念或大主题等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课程内容结构单位和教学单元组织形态,以此作为学习内容聚合机制和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清理、归纳、整合学科知识点或主题活动内容,在学习内容安排层面落实减负、增效、提质。

需要强调的是,本次课程内容修订并非弱化学科知识,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将学科核心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主题、项目或任务等学习活动中,形成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

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养心得体会3

传统育人方式的典型特征是“坐而论道”,其主要活动形态为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可称之为书本型或认识型育人方式。这种育人方式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短板”,严重束缚了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新课标呼唤新的育人方式,我们如何找到一个支点,破解这个“短板”,倡导并重建全新的育人方式呢?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课标的修订(研制)过程。

课标修订(研制)不仅要为课程内容确立标准,也要为学业质量确立标准,同时还得为教学活动确立标准。为教学活动确立标准本质上就是解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怎么培养人”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当然也是难度和挑战性最大的问题。各课标修订(研制)组在对这个问题持续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达成的重要共识就是必须强化“实践意识”,确立实践在各学科培养人中的重要乃至核心地位。学科实践因此成为各学科课程实施和教学活动的关键词和中心词,为此各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落实课标就是要把这些实践性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说,实践性就是新课标为教学活动确立的“刚性”标准,新课标所要求的新教学并非简单地在原有的育人方式框架中增加一些“实践”“活动”成分进行修修补补,把实践活动仅仅作为手段和点缀,而是要以学科实践为支点,撬动传统育人体系,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新型育人方式。

为何要强化实践,确立实践在教学中的关键和核心地位呢?归根结底,这是由核心素养的本质所决定的。核心素养本身就是人身上具备的能够真实而持续地表现出来、行动出来的素质,其形成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过程。没有行动、创造、体验、感悟,只有记忆、背诵、理解、思维,根本无法形成核心素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身心有机融合,使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和品格。

当然,我们强调实践并非否定认识的作用,而是要将两者有机融合。让认识在基于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践的过程中得到落实、纠正、批判、提高、深化、建构和创新,这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引领实践、指导实践、推进实践,从而使两者共生共长。只停留在观念和符号层面的认识与实践是“两张皮”,这种认识往往浅尝辄止,常常导致“假知”,无助于人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以学科的形式进行的,这便是学科实践的由来。学科实践与上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就实践的本义而言,它们是相通的,都是一种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活动。从教育的角度看,它是以“身体参与和亲身经历”为表现形式、以“体验和感悟”为内在特征的学习活动。学科实践是基于学科、通过学科、为了学科的实践,没有学科的实践必然导致实践的泛化和浅化,没有实践的学科(教育)必然导致学科(教育)的固化和僵化。学科实践的宗旨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例如,数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体现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数学学科实践活动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可以说,学科育人价值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科实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路径,学科实践和学科育人价值是改造和提升学科教育的两翼,是学科层面落实和培养核心素养的两大创举。总之,学科实践本质上就是要求用学科独特的方式来学习学科,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学,用科学的方式学习科学,用体育的方式学习体育。设想一下,如果语文课没有阅读、数学课没有思维、科学课没有实验、体育课没有锻炼,那么各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就会丧失。尊重并彰显学科的独特性,体现学科的精气神,是学科实践的核心要义。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561819574 举报邮箱:help@qianlo.com
Copyright @ 2016 - 2025 仟咯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407548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