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性与工具性;2、语文素养;3、3000、145;4、阅读和习作,一、二;5、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真情实感;6、300、表达顺序、思想感情;7、默读、朗读,精度、略读;8、活动;9、语文实践、语文实践。
二、简答: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2、(1)符合问题要求即可;(1分)
(2)列举出姓名、主张、启发或影响每项各1分,不符合问题要求不给分。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部分(10分)
案例: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虽然课程标准中倡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同一篇文章允许作出不同的解释,然而,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情趣和价值取向,特别是寓言这种文体,更具有强烈的哲理性、教育性。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把它解读为赞扬南郭先生聪明过人显然有违编者及文本的本意,与课文主旨背道而驰。
这并非是创新文本,超越文本,而是曲解文本,游离文本,是—种负效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10分)
1、教学目标确定参考:(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目标可针对具体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目标,不求全面;重难点及其解决策略的确定应以教学实际为基础)
目标清楚,明确(2分);重难点确定恰当,策略合理(2分)。
2、片段设计应体现突破所选教学环节的重点,方法得当,目的性强,突出学生主体。
(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