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调和学校各方面的教育气力,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火伴、知己。
凡事都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聆听、采用他们的意见。
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可能避免了激化矛盾。
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建立老师的威望,促进师生情谊。
五、抓好安全工作。
安全维系着家家户户的生活,我始终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一方面利用晨会、队会、谈心、家访等情势做好周到细致的思想工作,另外一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一学期没有产生安全事故。
总之,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美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我还会不断的努力,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争取获得更光辉的成绩。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
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初中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
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
要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初中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
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
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话说:“习与性成”、“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习惯之中”.许多教育家也强调,教育就是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关键,还是要在提高认识、诱发情感的基础上指导行为,使学生将责任感内化为自己的要求之后,再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4、以上三者是循环往复的一个整体。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在初中生品德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智力的发展和道德认识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培养初中学生责任感特别是高段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从这样的整体性角度去考虑。
二、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统一性原则,按认识——情感——行为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学生“凡事考虑后果”作为实验的突破口,侧重研究“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方法,力求把责任感教育真正落脚到“导行”之上。
本学期是实验的第一阶段,侧重从“提高对责任感的认识和激发情感共鸣”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