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鼓励课外阅读,这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但不宜搞“中学生必读书目”,而应搞“推荐书目”,划定一个大体范围,至于学生在这个范围内愿意读什么书、多读或少读,由他们自己决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如讲座、专题辩论、写书评)来推动课外阅读,但不应规定指标,更不宜用考试来推行这种阅读。对于具体书目可能会有争议,也应允许不同认识并存。有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推荐书目”之外,如有的学生读过《物理学的进化》或某本哲学著作,也应加以关心和指导。
从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包括实验课在内的所有实践活动,由于与高考无关,正越来越受到忽视。应试教育造就了只会纸上谈兵和网上谈兵的一代人,他们缺乏书本和网络以外的基本常识。重视实践环节包括增加实验课和课堂演示实验,也包括鼓励学生在课外开展各种科技和艺术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和自然调查,帮助采集数据。重视实践的另一个层面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例如做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但许多事情主要不是靠学校,而是要靠学生的家长策划完成。美国的一些大学把“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作为录取新生的重要因素来考虑,因为这是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人的重要环节。我们在研究国外教育经验时,应该重视这一点。
从20__年起,我国曾试图在高中普遍推行研究性学习。把研究性学习看作实践环节的一种,当然可以在一部分中学或者一所中学的一部分学生中实行,但至少在现阶段,不适于把研究性学习设置为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如果要搞研究性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实际获益,而不能流于形式。应该鼓励学生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但作为素质教育的定位,似以“实践性学习”更为恰当。也就是说学习内容不一定要原创性的,教案到了下一年还可重复使用,其宗旨是让学生懂得更多时候不是从书本中去找答案,而必须从实践中去找答案。
千万不要小看实践,因为实践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包括脚踏实地地采样和收集数据。通过实践,学生会发现即使是测量一个长度、看一个读数、拧几颗螺丝,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没有必要提倡中小学生异想天开地搞大发明,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伟大的创造也要从小事做起,不要只想着吃饱了肚子的最后一张饼。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有实质性的起步,而不能兵马未动就设定太高的目标。
现有教师队伍的水平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应该正视,但不宜过分强调。一部分问题还得通过调整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解决,因为事情是要依靠现有的教师队伍来执行的,不应该设定一个现有的大多数教师都无法胜任的目标。教师的观念主要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去转变,而不是通过培训去转变。当然,有人会提出,即便对于本文所指出的三件事,实施起来也有不小的困难和阻力,首先是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的阻碍。但是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我们想办法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另一方面,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有一个参照系,就是说要与当前中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相适应。有理由相信,如果我们把这三个最基本的环节切实抓起来了,对青少年素质的改观将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若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
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确,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巨大而深远的,甚至会让学生受益终生。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体现在行为上。
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能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它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说,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地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这就如同许多昆虫会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一样的颜色。因此,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一些看似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养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导的东西早已被学生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却仍然存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地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纯净、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啊!也许,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改善和提高自己。
以上所言,谨与同道共勉。
综合素质教育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和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学业成绩的体现,更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标志。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知识技能、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道德品质的培养让我明白了做人的根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等道德准则成为我行为的指南。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我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责任的含义。
知识技能的提升则为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我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它也鼓励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身心健康的关注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体育锻炼和心理辅导,我学会了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
审美情趣的培养则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加文化活动等,我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总之,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教育过程,它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综合素质教育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参与各种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多方面价值。
首先,综合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社会等道德准则。这些品质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更加明确了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综合素质教育提升了我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它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让我们接触到丰富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我们锻炼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尝试的品质。
再者,综合素质教育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它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各种运动,增强体质。同时,也关注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我们学会应对压力、调节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后,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了解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综合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让我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身心健康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