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孩子们的思想从单纯走向了复杂。
其实,也就是孩子们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的意向,有自己的打算。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说:这孩子很倔,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
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应该说,三年级正好是他们的一个心理反叛期。
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心理矛盾:孩子们的辨别力比较弱,但又很想吸收新鲜知识。
他们还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能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给他明确的方向。
特别是有些家庭,一定要注意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
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与学校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否则学校老师再怎么严格,对正逐步想要走向独立、正拥有反叛意识的孩子来说,将绝对出现效果为“零”的教育,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负数。
二、造成学生差异的原因。
有的家长不禁要问:既然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孩子仍然能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而有的孩子却直线下降?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孩子们在三年级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中,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差异的。
首先,每个家庭智力背景有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
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
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爱看书、强烈的事业心、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
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
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其次,孩子的学习习惯有差异。
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相当好,上课时专心,作业专注,所以作业速度很快。
可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的时候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的时候却磨蹭、拖拉、罗嗦。
哪怕只有一道题目,也能举着笔玩上半天拖拉到放学,哪怕只是抄五个词语,他可以边讲边玩抄上一个小时。
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时不专注,喜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非常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