⑭春天来了,阳光明媚而温暖,微风拂过的绿海,摇曳着沙沙声响,我似乎嗅到了大地的馨香,仿佛看到了寸发雪白的老父亲。
(选自《新青年》2017年第4期,有删减)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
(2)“父亲说,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儿。”你赞同文中父亲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标题“大地的馨香”的理解。
(4)朱宜尧在文中写道:“这倒让我有些愧疚。”杨绛在《老王》中也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老王》)
【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一把剪刀(将嫩芽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示例一:我赞同文中父亲的观点。种地是春种秋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有收获。读书也是如此,只有努力学习,不断付出,才能掌握知识,提升本领,取得成绩。
示例二:我赞同文中父亲的观点。读书就像种地一样,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而青春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把握好读书的最好时光才更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3)①春天的大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散发出花草的馨香。②父亲就像大地,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让我嗅到了馨香,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4)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文章中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她的愧怍和反省让人敬佩。
示例二:朱宜尧的“愧”打动了我。年少时,父亲催他下地,他因不理解父亲的用意,极不情愿;年龄渐长,当他终于领会父亲话语深意的时候,却已错过年少的时光。作者在“愧”中寄寓了对父亲深挚的爱,这种质朴无华的情愫让我感同身受,更能引起我的情感共鸣。
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给予善意却保持距离,一朝醒觉即深刻反省,这种可贵的自省精神正源于她坦诚的内心与真诚的态度。朱宜尧由不解父亲深意到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愧疚油然而生,彰显出了他对亲情的无比珍视。他们两人的“愧”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至真至诚的情感。
【解析】【分析】(1)语句“春寒料峭的二月,春风犹如一把剪刀,一夜间裁剪出了千树万树繁花开的气势,藏在树干里的嫩芽,偷偷地窥视着即将郁郁葱葱的春天”,将“春风”比喻成“一把剪刀”,将“嫩芽”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二月的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2)“种地”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有收获;“读书”也只有努力学习,不断付出,才能掌握知识,取得成绩。从道理上讲,“读书”和“种地”是一码事。作答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3)标题“大地的馨香”,从字面理解,标题指的就是春天大地散发出的迷人馨香;从文章内容来看,父亲将读书与种地联系起来的说法,文章将父亲比作大地,教育我珍惜青春年华好好读书,他给我的教诲发出“馨香”——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4)从本文第8,9段的内容可知:小时候,父亲总是喊我早起,并催我与他一起下地,那时我对父亲的作法是极不理解,“又极不情愿”;可是等到现在我明白了父亲话的内涵与作法的用意,但他却不再叫我早起种地,而我也早已错过了最美的年少时光,所以心生愧疚。杨绛在《老王》的“愧”是: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与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从“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可知,这种“愧”是杨绛自我剖析,是深深自责。所以说,这两种“愧疚”都能够打动人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喻成一把剪刀(将嫩芽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⑵示例一:我赞同文中父亲的观点。种地是春种秋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有收获。读书也是如此,只有努力学习,不断付出,才能掌握知识,提升本领,取得成绩。
示例二:我赞同文中父亲的观点。读书就像种地一样,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抓住播种的最好时机才更有利于一年的好收成;而青春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把握好读书的最好时光才更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⑶①春天的大地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散发出花草的馨香。②父亲就像大地,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让我嗅到了馨香,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⑷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自责,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在文章中毫不掩饰地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她的愧怍和反省让人敬佩。
示例二:朱宜尧的“愧”打动了我。年少时,父亲催他下地,他因不理解父亲的用意,极不情愿;年龄渐长,当他终于领会父亲话语深意的时候,却已错过年少的时光。作者在“愧”中寄寓了对父亲深挚的爱,这种质朴无华的情愫让我感同身受,更能引起我的情感共鸣。
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给予善意却保持距离,一朝醒觉即深刻反省,这种可贵的自省精神正源于她坦诚的内心与真诚的态度。朱宜尧由不解父亲深意到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愧疚油然而生,彰显出了他对亲情的无比珍视。他们两人的“愧”都承载着人与人之间至真至诚的情感。
【点评】⑴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本题从分析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⑵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和评价。答题时应注意,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语句内涵,说出句子意思作用,表达自己的观点。
⑶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评价。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相对应的情节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感情的变化,要结合前后文内容,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看法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