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高校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方式丰富大学生心理援助的渠道。其次,要帮助学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就业定位,因为脱离实际的就业目标会导致就业计划制订得不合理,引发就业过程中不必要的挫败感。最后,高校方面要倡导勤奋务实的学风和严谨踏实的校风,因为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会在无形中带给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提升其自我效能,有利于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大学生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为导向,具体地说,就是要符合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现实需要。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及心理承受能力过硬的员工,而这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课程设置、系统的心理指导、充足的实践机会及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把握和转变机遇,及时做出调整,为培养企业需求的大学生人才创造条件。
一、企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规划现状
(一)企业经营和人才需求
1、企业应对经济竞争的措施
单位可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经济竞争带来的冲击?
经过调查发现,不同企业将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应对经济竞争,在这其中,减少人力资本投资,缩减人力资源成本,减少投资规模,精简组织削减职位是重要的方面,这便减少了新增就业岗位甚至导致原有岗位减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就业。
2、当前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企业最需要哪些人才?
调查发现,在当前形势下,对高级管理人才、专业人才需求量不减,对一般员工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这从理论层面上说对大学生是有利的,但理论和实践不能相结合,缺乏实践经验成为了大学生的致命弱点。
(二)从企业角度看应届毕业大学生
3、企业更需要大学生具备的素质
企业更需要大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企业作为一个集体,对员工的忠诚度、团队意识、认同感要求相当高,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高达25%的企业认为大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团队意识以及踏踏实实工作和奉献的精神是必须的;其次是学习思考能力,这体现着一个员工的发展潜力,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企业的角度看待大学生,还是相当宽容的,16%的企业认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和较强交际能力是必须的,企业仍然是把大学生放在一个较高层次上,希望通过企业自身对大学生的培训投入,在长远取得更大的收益,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4、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存在的问题
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他们存在什么问题?
企业对大学生员工的经验要求并不是最高,但大部分企业认为大学生在应聘时对企业缺乏了解,这说明大学生在应聘时存在盲目性,这对应聘成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缺乏对自身特点的了解,定位不准,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自大,表现在对薪酬的过高要求等方面;其二、自卑,主要表现在畏首畏尾,不敢表现自己,有意见有问题不进行交流解决等;当然作为应届大学生自身也应寻求合适的方法减少或者避免这些问题,另外,踏踏实实做事、提高专业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5、大学生在试用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试用期存在哪些问题?
试用期所有应聘人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一旦失败必将功亏一篑,调查发现,应届大学生在进入试用期之后,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态不稳缺乏目标不够踏实的问题尤为突出,也是企业在考验试用工时所格外重视的,因此大学生在平时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成功应聘将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此外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学习、适应、交流、专业技能,增强团队意识。
(三)应届毕业大学生自我认识和就业学习计划
6、庞大竞争下的工作期望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更加自主地分析自身优缺点,意识到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提高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积累就业前的经验,了解当前国的整个就业局势、相关信息动态,随机应变,为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就业意识更理性化,大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是增强竞争力的法宝,即便是不选择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就业理念也有了明显的转变,定位理性化,同学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解决人才分配不平衡也有一定的好处,这种心态有利于大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就业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工作稳定、行业前景、薪水福利依然是择业要考虑的重中之重的因素。
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正是社会环境的变化、国家人才政策的缺失、高校教育模式的不合理、企业人才需求的时效性、实用性、复合性与大学生的缺乏实践经验、好高骛远、知识技能结构单一的落差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一)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是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二是很多农民放弃农田进城打工,凭借低回报率占领了一部分劳动力市场;三是下岗工人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技能不对口而急剧增加。四是金融危机导致“海归”人数增加。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更大的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一个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