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申请书写好了才有可能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留下好印象,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入学申请书家长,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尊敬的校领导:
我是xx小学学生xx(女,xxxx年8月20日出生),就要成为一名中学生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入xx中学学习,因为有缘让我认识了xx中学。20xx年夏有幸成为了该校俱乐部一名会员,当年并代表xx中学参加全国在xxxx举行的中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短短几天的赛事,通过带队老师和队友的介绍,使我对xx中学有了充分的了解,此后,我更加重视学习、更加爱好体育运动。在我的心里学习和运动已形成相互促进的动力。目前我的乒乓球技术进一步的提高,20xx—20xx年已连续两年取得全市乒乓球比赛女子甲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乒乓球运动是我的业余爱好,让学习成绩更好是我不断努力目标。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能造就出优秀学习型人才,xx中学是我最理想的选择。该校有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有"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更有解疑答难、乐于施教的好老师和好领导。
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校领导给了我这一次机会,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好敢吃一切苦的思想准备,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心,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三年的初中生活。决不会让学校领导失望。我不知道这种提法是否妥当,但恳请领导考虑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尊敬的校领导:
申请人xxx,年龄xx岁,现为xx单位职工,联系电话:xxx。
我家小孩xxx于xx年xx月xx日出生,现户口所在地:xxx,属xxx派出所管辖,身份证号码:xxx,目前就读于xxx,现已符合xxx,申请就近入读贵校。望予批准,为感!
此致
敬礼!
尊敬的赵局长及贵局基教科的同志们:
您们好!
我们孩子今年8月份就满6周岁了,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父母必须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我多次来贵局基教科咨询,工作人员XXX告诉我孩子就近入XXX学校的难度很大,故提出本申请。
一、 基本情况
我们是本区XXX(单位)的正式职工,住XXXXX,与XXX小学小学的学区一墙之隔,学校离我们家属院也不过是两站之遥、离孩子爷爷奶奶居住地百米之远,但我们孩子不能就近上这所学校,而被告知要到,离家较远的学区小学东XXX小学。
为了验证孩子学区的远近,20XX年4月23日,我们专程骑自行车奔赴该所小学。沿着南二环—>xx路—>xx南路—>xx南路—>xx路等几条必经的“大道”,终于找到了这所学校,共历时42分钟。一路上,历经5个红绿灯、13个岔路口、30余处工厂企事业单位大门商住小区和地下停车场(后附详图),学校周围没有一条可直达家、校的公交路线。孩子若在这所小学上学,家长必须一日8趟、少说也得化四个小时亲自接送,而且中午饭后就得启程。就我们自身条件而言,父母年事已高(户籍也在本区XXX派出所),承担不了长距离接送孩子的重任。我们俩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工作压力非常之大,哪里有时间一天4个来回,往返8趟,花四五个钟头接送孩子?况且小学放学又不是很有规律,路上安全隐患又有这么多。
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家属院孩子从来就没有一个在贵局指定学区——东XXX小学上过学。
二、关于孩子的学区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也了解到孩子学区之所以划归东XXX小学,主要是:一是学区跟户籍走。我们的户籍多年来一直由本单位管理,后来由于职能调整的需要,将户籍业务移交到XXX派出所。需要申明的是,当时单位与学校附近的道路尚未开通,一片荒芜,来往还很不方便;二是临近的沙xx小学充当了学区内小学的角色。20XX....年.前进城务工人口较少,我市没有严禁跨区县、跨学区上学和班额限制,单位孩子可在沙XX小学就近上学;三是单位进人少,家长通过户口迁移回避学区问题。近十余年来,单位几乎没有新增人员,适龄儿童很少。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子女直接择校上学,差一点的将孩子户口迁到直系亲属名下,回避了这一问题。因而学区问题长期无人提及。
三、孩子学区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20XX年5月,市教育局《关于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的通知》(市教基发20XX22号)下发后,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跨区县、跨学区招生。沙XX小学虽然较近,但显属碑林区教育局且系拆迁对象。况且我们亲属户籍均在XXX派出所,孩子户口又无处可迁,学区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第一大难题。
四、学区也应与时俱进
早在20XX年,原国家教委就在《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步骤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中规定,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应在3公里以内。现在我们身处大城市,城镇化进程推进20余年了,学区半径内学校不少。而给我们孩子指定的学区小学仍然不至2-3个3公里,跑那么远的路才能享受这个“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法》第2条),是不是有损孩子的合法权益?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孩子是我们的,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和政府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